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


  • 2021
  • 02/07
  • 20:00
  • 就业指导

  • 浏览量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使我感受最深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近几年来,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一直困扰着高校、学生、家长及政府。这是一个社会公共的问题,如何发展、控制、解决关系着中国社会每一个家庭,并且事情发展变化将会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现如今,家长不仅对于孩子的学业重视,而且对于将来的就业更加关注。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家庭、学校、政府最关切的事情。根据工作经验,我认为这个局面的出现存在三大方面原因。原因之一来源于外界社会,之二来源于教育成果,之三来源于问题的对象本身学生。

形成原因


第一大原因是外界社会,可以说政府调控原因。

它包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高校普遍扩招。

这个原因形成,涉及范围很广泛,还不能做以准确解释和分析。这里就谈现象。现如今,可以说只要让孩子读上高中,只要孩子稍加用功读书,就能考上一所大学。从1998年开始,中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使原本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可能考不上大学的,也能加入到大学生行列。这种制度造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良莠不齐。


第二个问题社会就业岗位需求少,行业分布不均。

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纷纷出现国有企业倒闭,职工下岗,自谋生计。随之,社会中陆续应运而生许多中小型私营企业。这无疑是对于就业市场致命打击。


早前,国有经济时期,几个人的工作,现如今,在中小型企业中仅需要安排一个人完成。这是就业市场背景。加之,下岗职工、转岗跳槽的竞争,这些都是每年毕业的学生面临困难。像私营企业有岗位需求时,自行找到朋友、亲戚担任工作,不会对外公开招聘信息,同样减少岗位行业需求。大型企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收益等等各方面原因制约,精简人员、开源节流。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社会岗位需求少。当今社会,不仅岗位需求少,还存在行业分配不均。有的行业需要上千上万的人员,可是有的行业领域,几年都不会出现招聘用人需求。这种情况也导致高校招生中,出现的冷热门专业招生情况,使得有些专业没有发展的空间。


第三个问题竞争环境不公平。当今社会,对于找工作需要找关系,已经不是敏感的话题了。

貌似公开招聘的信息,其实早就通过内部人员的关系解决了。这对于那些拼命表现、想博得面试官青睐的毕业生们来说,无疑是命运给他们开的一次玩笑。

第二大方面学校教育原因。

它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第一个问题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存在局限性

可以理解为专业太冷或偏冷。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不太好找工作。工作需求岗位本身就少之又少,加之学生自身学习的技能专业性质强,不能在其他领域运用,跨专业工作存在难度。如历史、考古等等专业就是这样的。


第二个问题专业教育不能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

意思是说,专业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能把学习到知识完全运用到对应专业的相关领域。这就是所谓的专业教育无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比方说,招聘面试过程提出几个专业性问题,没有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回答。学生强调,在学校未接受此类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不清楚。类似这样的学生,是不会受到企业欢迎的。


可是,我们想想,是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还是真的学校未传授相关知识,不管是何种原因,但结果都是,这类的学生受到市场排斥。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学校造成的。这无疑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我也曾经听说,有些学校的确存在对于教材内容不更新,数十年重复沿用以前案例。对于当今知识更新飞快、爆炸的时代来讲,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吗。

第三大方面学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家庭原因。

第一,招生的生源质量较薄弱,就是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倘若学校对于这类的学生培养再不重视,任其发展的话,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想而知,不会符合社会需求的,一定会被淘汰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用人关键的标准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强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自身的综合素质,所谓软技能。这里包括是沟通、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情商等方面要求。这些是需要学校有针对性教育引导学生的。


第二,学生对于社会价值、自我认知存在误区。总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这些往往在女大学生中存在较多。找工作就挑轻松、办公环境优雅、工资高的工作。像这类找工作的大学生,一般就是不仅没有找到理想工作,还被不法之徒所蒙骗。


二、自我认识不足,好高骛远。总是自以为是,认为没有什么是自己不行不擅长的,区区一份工作,真是大材小用了。对于能够聘用的工作不屑一顾。


三、无社会、家庭责任感。此类情况往往存在80、90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毕业之后,总认为对于工作未做好心理准备,不急于找工作,家里不缺自己挣的那一份钱,工作那是几年后的事情。


以上这些原因构织在一起,就形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所在。如何能够减轻此现象或者说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单一作出应急措施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全社会上下联手,合力协调、共同努力解决。我认为,从大局上讲,政府出面,进行规划、调整、引导。宏观上把握整个社会岗位需求、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等方面,辅助毕业生就业。

寻找的解决途径


社会方面。


第一,政府调动资源,整合市场,鼓励企业多提供岗位预留给应届毕业生。当然,这样企业会受政府一定政策倾斜扶植的。现如今,有些地方政府已经着手出台相应政策,比如,对于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企业给以一定税收减免;启动政府财政基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等。从效果上看,的确对于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导向很好。


第二,教育部门加大高校教育监管力度。首先,对于上报专业招生计划,做好认真审查批设。特别是新专业、冷门及招生人数多的专业,是否对于市场计划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对于教育知识内容进行严格清查。是否存在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标准。坚决抵制培养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教育体制出现。再有,教育职能部门对于高校下达的就业指标,应该是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


分析当前形势,今年仍是毕业人数最高峰值,加之经济危机刚刚过去,经济未能全面复苏,社会市场行业分配不均越发严重,房价、物价高、工资低等各方因素的制约,要求过高的就业率,是不现实的事情。作为职能监察部门,大力重视就业的初衷是好的。但要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可能性工作任务。这样盲目部署工作,只会带来更大被动和漏洞。职能部门应该正面发挥好应有作用,认真审查高校实际情况,真正做到部署、监管的作用,防止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

作为就业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更加应该做好就业推动工作。

首先专业教育一定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匹配。有些学校可能在教育领域中居于前列,不愁生源。有时会出现不考虑培养学生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情况。这样高校,应该向企业进行相关毕业生人才反馈调研,查看辛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真正得到社会认可。若有偏颇的情况出现,相应调整学校培养方案。学校应该自查是否存在教学案例陈旧情况。


此外,我们在重视基本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同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今社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格外看重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学,还要教会怎么做人,与人接触。其次,根据当前市场需要,控制招生规模。有些学校真的是只在乎招生人数,不在乎培养的学生质量。经过市场验证,这当然是不行的。这不仅仅误导孩子、家长对于人才需求判断,也将影响政府职能管理决策。


这种只想生源,不想学生出路的做法,实在违背教书育人的初衷。当然,学校也会为这种狭隘的做法牵绊影响最终发展。再有,高校应该加强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应该有针对性地逐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制定职涯发展规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就更有努力方向。学生会有意识为自己设立的目标锻炼自己,从而提高专业技能。


学校应该开展修身养心的讲座、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每学期穿插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分析市场,给予自己将来工作角色定位,教会学生制作简历,面试技巧,人际交往,商务礼仪,相关法律知识等等,让学生从入学就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为了要胜任它,必须好掌握好相关本领。


这样对于懵懂的学生一开始树立目标,不会出现迷失自我的情况,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学校应该积极与对口专业企业联系,提供给学生更多更好的实战机会。此外,高校对于上报数据,一定要真实可靠,决不能存在欺骗。这同样需要高校管理者重视,进行大力监管。

就业困难问题上,家庭同样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首先,家长对于报考专业,一定要与孩子商量,不可擅自做主。对于报考选择专业,先要做好了解分析,不能随便听信他人一方意见。孩子在进入专业学习时,多向学校相关老师了解孩子学习、生活表现。不要以为孩子上大学,就可以放手。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大学是孩子实现理想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价值观、自我约束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更加应该多关心和引导孩子。告诫孩子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放弃主动学习的机会,将会影响一生的幸福。再有,多鼓励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若有能力的话,可以给孩子创造实习机会。这对于孩子更好融入社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为学生,首先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它有时会阻碍你对于正确的事物判断。若遇见困难时,可以向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倾诉。我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具备以下条件:明确人生目标、坚定的意志力、和谐人际关系、良好心理素质。这些都是成功就业的必要准备。


如何逆转当前社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话题。它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复杂的难题,需要社会上下全体人士处理每个环节,认真思考,认真把握,才有可能缓解的真实现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我深信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


CONTENT END

2010年1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10年4月,三亚学院顺势战略性建设国际旅游学院,同年9月开始招生。历时4年的建设与跨越式发展,2014年1月,国际旅游学院正式更名为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作为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新型智库建设,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下设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1433人,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培育特色专业。学院教学与科研并举并重,下辖省级研究基地即海南度假酒店和住宿业研究基地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文献资料中心。在三亚学院的发展被列入省市共建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大好形势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国际化办学视野、国际化育人特色的品牌学院,以精确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高级管理人才为宗旨...

0898-8838 6982

电话

0898-8838 6773

传真

学院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三亚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Sany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Taoyuan

  • 微信公众号—走在最前面

  • 微信公众号—旅业学院通讯社

  • 抖音号:USY_旅酒视角

  • 网页手机版